踏青觅古魂,鸢舞映华章 ——温州中学新疆部清明系列活动
清明祭英烈

"梨花风起正清明",新疆部数百师生以一场庄重大气的祭奠仪式拉开清明研学序幕。三鞠躬时衣料摩擦的窸窣声,默哀时分秒针转动的滴答声,在寂静中化作穿越时空的对话——恰如《论语》所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少年们用挺拔的脊背与诚挚的静默,完成对"缅怀"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学生代表从二十四节气中的生命哲思延伸至青年担当,教师代表回溯温州先烈披荆斩棘的峥嵘岁月。



当谢文锦在莫斯科东方大学起草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纲领时,他手中的钢笔正书写着血色宣言;当金贯真率领红十三军横扫浙南九县,他足下沾泥的草鞋丈量着赤色信仰的疆域;当陈式纯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以铁窗绝食践行"宁可站着死"的誓言,他脊梁挺立的身姿俨然是民族气节的丰碑。——温中学堂青砖上镌刻的岂止知识?课桌木纹间浸透的尽是热血春秋。

最后,陈一平老师则以江心屿双塔为经纬,在《孤屿志》的典册与文天祥的绝笔诗中,为即将启程的研学者点亮人文灯塔。此刻,西域大漠的苍茫与东海潮声的激越,在凝重的氛围里熔铸成少年们炽热的赤子之心。
江心屿研学




渡轮犁开瓯江碧波,东西双塔犹如竖立天地的史笔,在温瑞塘河的水幕上撰写千年文章。英国领事馆的红砖穹顶下,同学们了解孙诒让创办学计馆的开蒙睿智;革命纪念馆泛黄的电报底稿中,刘英烈士"此身早许国"的绝笔仍挟带墨香。而最令人驻足流连的,当属宋园遗址那些镌刻着诗句的断碑残垣——原来诗词从不囿于纸页,它们始终在砖瓦纹路间跳动着文明的脉搏。






转至芳草如茵的开阔处,风筝与少年的笑声同时起飞。三五成群的学子握着线轴疾奔,布帛振翅的簌簌声与惊起的白鹭齐飞,惊散了谢灵运笔下"池塘生春草"的静谧诗意。有奔跑太急的踉跄者被同伴搀扶,未及站稳先笑作一团;见那风筝忽而扶摇直上九霄,转瞬又如倦鸟低徊,引得草坪边缘观战的教师们也拍手称妙,“亚克西”的称赞和“放得好”的鼓励交映成趣,这正是民族在生活上融合的生动体现。

清明文化讲座

国学与传统文化社团指导师陈琼颖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清明的渊源。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到清明踏青、祭祖习俗的演变,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此次清明文化讲座通过追根溯源的历史讲解与生动鲜活的习俗解析,让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当老师通过视频展现 "寒食禁火" 的千年演变时,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当老师讲到 "清明插柳" 蕴含的生命力崇拜时,同学们纷纷在笔记本上记录下 "以绿寄情" 的文化密码。
手作青团
清明时节